这个夏天,占领咱日照人餐桌的,当属豆角了。这不,刚吃完长豆角,秋天的坡豆角又“上线”了。
除了豆角,还有韭菜、茄子、丝瓜,对于几乎常年在家吃饭的笔者来说,这几样几乎是“天天见”。要问为何难以拒绝,“绿色有机、不打药无公害”,应该是无懈可击的理由了。
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曾经,人们只愿“吃得饱”,可如今,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,“健康”早已站上了“C”位。如何吃得更放心、更营养、更安全,成为人们的新追求。
食品安全也日渐成为关系民生福祉、产业发展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,既是民生问题,也是治理问题。近年来,日照市牢固树立食品监管“责任重于泰山”的理念,持续健全和完善“从农田到餐桌”全过程监管机制,全面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比如,东港区创新打造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+智慧监管”品牌,通过数据赋能、物联提效,实现“高效能监管”;高新区设立了“食不相瞒”红黑榜,从后厨卫生,物品摆放,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考评,定期张榜;五莲县在“五莲市场监管”公众号设立“食安五莲”专栏,向公众科普食品安全知识。
当然,这绝不代表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牛奶里的三聚氰胺,咸鸭蛋里的苏丹红,火锅里的地沟油这些教训仍然发人深省;现如今,外卖的兴起、预制菜的推出,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如何让消费者不用担心食品的原材料、检验、保质期、添加剂等问题,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,这是百姓共同关心也绕不开的话题。因此,日照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,无疑是守护群众“舌尖安全”的一次再出发、再提升。
“食”字上面一个“人”,下面一个“良”,食品安全考验人的良心,也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懈努力。需要“正本清源”,转变生产方式,切实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;需要“铁腕整治”,借用数字技术,让暗箱操作、问题产品无处藏身,让挑战食品安全的人“吃到苦头”。
守护舌尖安全,根本上需要市民的共同参与。俗话说:“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”。生活当中,很多病是吃出来的。在与同事朋友的交流中,积食、脾虚或者肥胖是很多少年儿童的通病。笔者觉得除了生理原因之外,饮食也是重要因素。作为家长,一定要关注食品安全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晃动摇篮的手,也是推动世界的手”。其实“握着铲勺的手,也是影响未来的手”一碗玉米糊或者小米粥,也许没有奶茶咖啡味道诱人,豆角、土豆、白菜、萝卜等在朋友圈里也许没有那么亮眼,家常的炒鸡、炖鱼也许没有星级大厨做得那么正宗,却也是最养人的。
因此,不管是招待朋友还是家人小聚一定要关注食品安全,选择进店时观察一下证照是否齐全,后厨是否干净卫生。平时也要引导教育青少年儿童少吃零食,不买不吃“四无”食品(无厂名厂址、无生产日期、无保质期、无质量安全标志的),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,及时举报反馈进行维权。
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。食品安全,人人有责。我们期待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日常安全监管,不断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、维权能力和消费信心;也呼吁广大市民争当“卷袖子”的参与者,不做“抱膀子”的旁观者,携手守护“舌尖安全”,共同享受美好生活。(图片源自网络)